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徵程,法治建設步入了新的歷史起點,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,為進一步做好民主法治建設指明瞭方向。
  藍圖已經勾勒,號角已經吹響,“治蓉興蓉,重在法治”,按照中央、省委的要求和部署,成都市各級各部門在市委領導下深入推進依法治市工作,把“帶頭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,努力爭當全省乃至西部地區法治建設的排頭兵”作為發展的目標。
  生活在成都的市民,已經真切感受著法治建設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悄然變化,今日的成都也正在探索一條具有成都特色的法治實踐之路。無論是從頂層設計入手,《成都市依法治市實施綱要》的出台;還是具體到重大民生領域,在全國率先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定位“服務”;抑或是從管理到治理,一字之變包含法治政府建設的決心;還有以“法治大講堂”為品牌的系列法治宣傳活動……數不勝數的變化,既是法治建設之路上的一次次探索,也是全市各部門在市委領導下的自我突破。
  “堅持‘科學立法、嚴格執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’的方針,深入推進依法治市進程,加快把成都建成全國一流法治城市。”市委、市政府的堅定決心給成都法治建設註入強大推動力,在具有自身特色的法治實踐之路上,成都正一路高歌猛進。
  未來6年的法治建設藍圖
  關鍵詞:《成都市依法治市實施綱要》
  □亮點
  除去法治建設進程中出現具有普遍性的共通問題,每一個地方的法治建設都有不可迴避的獨特問題。勾勒一份符合成都現代化發展的法治藍圖,這是在法治建設起航時成都市委的大手筆。堅決貫徹中央依法治國和省委治蜀興川的要求,成都市委提出了“治蓉興蓉,重在法治”,把“帶頭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,努力爭當全省乃至西部地區法治建設的排頭兵”作為發展的目標。
  召集大批專家學者,經過反覆醞釀和多方論證,廣泛征求群眾建議意見,今年3月28日,《成都市依法治市實施綱要》(以下簡稱《綱要》)出台,該《綱要》不僅從九個方面,32條細目詳細規划了成都市未來六年的法治化建設目標、要求和進程,保障了成都市未來“五位一體”建設的正確軌道與科學路徑,還有許多歷史性創新,具有鮮明的“成都特色”。
  □進展
  《綱要》在介紹了成都市依法治市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目標後,將所有的法律關係主體整合為六個類別,分六個部分詳盡規範了各自的權利(權力)、義務和責任,即黨委依法執政、地方科學立法、政府依法行政、司法機關公正司法、社會依法治理、群眾學法用法。《綱要》在每個部分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,充分體現了市場主體的權利主體地位。對政府權力的限制,《綱要》嚴格規定政府權力運行的程序和範圍,為政府設置了一張清晰的“權力清單”。為了保障成都市依法治市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效實施,《綱要》不僅嚴格規定了實施階段、進程和目標任務,而且規定了“六位一體”的全方位監督體系,以及系統的組織保障與健全的工作機制。
  □點擊
  “到2014年底,各級各部門組織領導機構健全、責任落實到位、目標考核機制完善、各項工作推進有力。到2015年底,群眾最關註、最期盼的法治建設熱點領域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。到2017年底,實現法治政府建設、司法公平正義、社會治理法治化、法制宣傳教育、法律服務均衡化全國領先,群眾對法治環境滿意度持續上升。”這是《綱要》中對依法治市實施進程的明確規定,也是對全市各級各部門推進依法治市工作的監督考核要求。今年8月,市委、市政府領導紛紛帶隊走進基層,對各區(市)縣依法治市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督查,面對面地提出問題和改進意見。
  □點評
  四川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陳馳:《綱要》的出台,是成都市政治法律史上的一件大事,更是成都市民的一大喜事。因為,該《綱要》不僅從九個方面,32條細目詳細規划了成都市未來六年的法治化建設目標、要求和進程,保障了成都市未來“五位一體”建設的正確軌道與科學路徑,還有許多的創新,具有鮮明的“成都特色”。
  全國領先的“服務定位”
  關鍵詞: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
  □亮點
  公共資源交易關係重大民生,曾經出現的“暗箱操作”、串標賠標等諸多亂象,不僅讓黨委、政府公信力下降,其分屬各行業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行政化色彩更是飽受詬病。2013年2月,原市建設工程項目交易服務中心、市土地礦權交易中心、市政府採購服務中心、市戶外廣告拍賣中心被整合,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。新成立的交易服務中心,直接歸屬於成都市政府,人、財、物均獨立,徹底告別了以前各交易中心與行政主管部門依附的時代。更為重要的是,市委、市政府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定位於“服務”的決定,讓成都再次走在了全國同類城市的前列。
  □進展
  運行一年多以來,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已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、科學的操作系統。自中心成立至2014年上半年,共完成項目交易8649個,實現交易額1564.7億元,實現溢價234.4億元,節約資金50.1億元。按照“應進必進”的原則,我市逐步將司法和行政罰沒物品拍賣、出租車經營權、戶外廣告經營權等公共資源交易項目納入市交易服務中心集中交易。健全交易規則,明確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職權和機構職責、交易範圍、交易方式和程序,最終將進一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陽光透明。
  □點擊
  “那時候建設工程項目交易服務中心隸屬建設部門,從土地的立項到竣工驗收,都是一個部門說了算,公正與否要打個問號。”長期從事建設工程項目的羅女士有感而發。如今在寬敞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內,羅女士更多感受到的是透明和公正,“全程都有視頻監控,操作非常陽光。”
  □點評
 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、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四川大學預防腐敗研究中心副主任高中偉:監管體系透明高效,成都市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的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模式,構建了“政府主導、管辦分離;集中交易、規範運行;部門監管、行政監察的監管體系。
  獨具特色的“全民參與”
  關鍵詞:從管理到治理
  □亮點
  成都市委、市政府突破原有的城市治理觀念,轉變政府職能和建立多主體治理機制,充分發揮全民參與的力量,在城市治理轉型期健全基層社會組織建設。在城市治理轉型之時提出“從管理到治理”,一字之變意味著以往帶著濃烈行政化色彩的“管理”已向更具人文情懷的“治理”轉變。曹家巷的自治改造模式、中心城區“三無院落”的改造遵循“先自治、再整治”的思路。
  □進展
  “北改”工程和二環路建設工程,從啟動之前成都市委便邀請了專家學者、市民代表參與座談。曹家巷改造通過搭建居民自治改造委員會這一民主自治平臺,將改造項目“改不改”交由群眾決定,讓居民參與包括入戶調查、制定和優化設計方案、搬遷方案等全過程,以自上而下的賦權和自下而上的民意反饋,達成政府與居民的雙向互動,讓公民的知情權、表達權、參與權、監督權等基本民主權利得以落實。
  “三無院落”的治理工作,市委、市政府提出“先自治、後整治”的理念,在整治工作啟動前,組織開展“模擬整治”民意徵詢,院落居民同意率達95%的才啟動改造,實現由“要我整治”到“我要整治”,由“群眾觀望”到“主動參與”的轉變。
  □點擊
  時至今日,駟馬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車成志仍記得那段激動人心的日子,“從最開始的難,到後來的順,充分說明瞭自治拆遷改造模式的成功,群眾的事群眾做主,事實證明這是得民心的。”當曹家巷的居民最後一次在老房子前留下合影時,在這裡居住多年的住戶劉大媽忍不住熱淚盈眶,“再難也難不住群眾的智慧,政府的決心和勇氣也應該贊賞。”在2013年成都市啟動的另一項重大民生工程———“三無院落”整治中,成都市再次將“群眾主體、政府主導”的思路運用其中,通過對“小院落”的治理,解決了廣大居民的“大民生”,在以小見大之中,透露出院落治理工作中濃濃的民生情懷。
  □點評
 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胡光偉:“從政府主導變為群眾主體”,成都在社會治理上的改革探索贏得了群眾的普遍認可。尤其是成都“北改”工程中的曹家巷自治拆遷改造模式,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創新探索,在全國具有樣本價值。
  法治大講堂已成全國品牌
  關鍵詞:法治大講堂
  □亮點
  2012年伊始,市委1號文件出台,實施《成都市法制宣傳教育第六個五年規劃(2011—2015年)》,即“六五”普法規劃,為成都全面謀劃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定了總路線。此後,以“法治大講堂”為代表的全民學法用法活動在成都如火如荼開展。在成都已推行兩年多的法治大講堂,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其中,“講法治故事、聽普法宣傳”,法治已經融入了成都人的生活之中。經過2年多的發展,“法治大講堂”已經成為全國聞名的公眾學法品牌,受到了《人民日報》等中央媒體的多次關註。
  □進展
  在成都無論是政府、還是社區和村落,無論是公務員還是普通群眾,精彩的法治大講堂活動都吸引著大家的踴躍參與。“法治大講堂”、“法律七進”、“法治文化設施”等法治建設品牌項目,在成都已然形成,多形式、全方位、廣覆蓋開展法治宣傳教育,弘揚法治精神,營造法治氛圍。不久前,成都還圍繞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組織系列宣講宣傳,營造全社會學法尊法用法守法濃厚氛圍。
  □點擊
  法治“龍門陣”、壩壩法庭、農村茶館法制課堂……2012年以來,成都市以“人人講法·共建和諧”為主題開展法治大講堂活動,組建1760多人的普法講師團、1500名駐村(社區)律師隊伍、7700多名法治宣傳志願者和492支群眾性法治文藝小分隊,走進社區、院落,開展各類法治宣講活動1.3萬餘場次。剛參加完第四期“公務員學法專場”後,青羊區汪家拐街道黨工委書記米蘭佳深感收穫頗豐:“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重要性。”今年以來,汪家拐街道為農民工成功追討欠薪300多萬元,靠的就是工會、司法所、勞動保障所聯動,依法為農民工維權。
  □點評
 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學者陳龍吟:成都市精心打造“法治大講堂”這一公眾學法品牌,形成以“金沙講壇·法治講堂”為龍頭,以區(市)縣、鄉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“三級法治講堂”和黨校、中小學、企業、行業等法治培訓為主體,以媒體、網絡、手機普法為補充的網絡體系。“講故事、演節目、調矛盾”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模式,讓成都的普法治理工作打出特色牌,使法治宣傳與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相結合。成都日報記者 俸奎  (原標題:成都特色的法治實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m04bmwpc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